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家艺术档案

博我新知光故国 传他旧学振家邦——记夏威夷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博士第一人罗锦堂先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王长华  来源:西北翰墨网  发布时间:2015-07-20 11:01:09

罗锦堂小传:

罗锦堂,1929年生,甘肃省陇西县人,现任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香港新亚书院副教授、香港大学教授、德国汉堡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佛学顾问、夏威夷佛教总会副会长、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及外文系合聘客座研究教授、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河北师范学院名誉教授、兰州大学名誉教授、甘肃省黄河奇石馆名誉馆长等。

\

罗锦堂近照(任祚旺/摄)

2009年9月2日,笔者在鹏城造访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开国期间,正遇汪先生诗集新成,欲请教于罗锦堂教授。于是,素与罗锦堂先生有笔墨交往的深圳石锡铭君,打越洋电话至罗锦堂先生,一并请示采访搜集《陇中儿女》素材之事。当惴惴不安的我听到电话中罗先生对两件事都慨然应允之时,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笔者对罗先生的道德文章仰慕已久,手头即珍藏有几篇别人写他的文章,如牛先民先生的《学者之路——记夏威夷大学教授罗锦堂》,小叶秀子《走进美国华裔名人的家——罗锦堂: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陈艳群《罗锦堂耕耘国学半世纪》等。但还是唯恐管中窥豹,以偏概全,故两次拜访罗锦堂先生之侄——陇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罗克仁先生,从其处借来罗锦堂先生著作七部,仔细拜读。但自知识见狭隘,所述片面,加以尺幅短章,难以尽述罗先生成就之万一。

下笔之时,颇费踌躇;思索良久,还是以罗先生于一九六六年九月写于檀香山的一诗《写怀》中的两句为题。现将全诗敬录如下:

垂鞭执教过重洋 一片丹心达上苍

博我新知光故国 传他旧学振家邦

西方自古擅科技 东亚由来重纲常

待到春风花发日 满门桃李散奇香

中国台湾第一个文学博士

作为“中国台湾第一位国家文学博士”,读者也许对罗锦堂先生当年如何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颇感兴趣,现将其摘录如下,也可和今日攻读博士学位者做一比较。

1935年4月,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曾仿效英美体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授予的级别、学位获得者的资格和学位评定的办法等做了规定,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

罗锦堂进行博士论文答辩

\

罗锦堂先生著《明代剧作家考略》

陈艳群《罗锦堂耕耘国学半世纪》一文中如此记载:

1960年1月10日,台湾师范大学研究生罗锦堂以《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论文,成为中华民国教育部授予的国家文学博士学位之第一人。

当时,台湾、香港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文坛盛事。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那场历经知识与智慧、学术与权威之间的艰难较量,仍清晰地印在罗锦堂教授的脑海里。

端坐在单人课桌后面,面对高悬的“博士学位论文考试试场”横幅下,七双温和且具挑战性的慧眸,近距离地朝罗锦堂齐齐射来。教育部对首次博士论文口试极为重视,特请胡适挂帅,邀梁实秋、郑骞、台静农、戴君仁、李辰冬和苏雪林,共七位文学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组成实力雄厚的考试委员会,以七对一轮番提问的阵式,就罗锦堂的《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博士论文的范围、研究方法、引证资料及结论等,向罗锦堂抛出一连串尖锐的问题。

\

于右任给罗锦堂先生当证婚人

口试时间为两小时。当时罗锦堂深知,今天能坐在这里参加博士论文口试,机会来之不易。当初教育部长张其昀大力提倡设立博士学位时,在台湾大学遇到了一些阻力。经辗转后得到台师大校长刘真和文学院院长梁实秋的支持,方使成立博士学位这一设想在台师大得以实现。1957年,首届博士学位招收时,报名参加考试的文人志士中不乏教授之辈。待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进入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唯罗锦堂一人。

攻读博士学位时,除了选科外,还要圈点十三经,外加《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不过,“三年中,花费我最多时间的是研读廿四史、大部头小说和名家笔记。研究古典文学最重要的工作是考证。尤其是具有故事横贯其间的元曲。考证其本事的工作就更重要。研究二十四史及名人笔记,目的就在弄清楚每一部杂剧的来龙去脉。”三年研究的结果,罗氏将现存元人杂剧归纳为八大类。“这分类也就是我博士论文的结论”,他说。

在博士论文口试前,有人曾预言,罗锦堂这次考试必输无疑,因为他的论文是用文言文写的,而主考官胡适极力提倡白话文,这不是跟胡适唱对台戏?何况,胡适那时并不主张在台湾设博士学位,他认为台湾的程度还不够。热心的人建议罗锦堂考前先去拜访一下胡适,礼节上疏通疏通,被罗锦堂一口回绝,“我做了一辈子硬汉子,不能因考试而做了软骨头。坚决不去,考不取也不去!”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4,763.672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