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访谈人物访谈

假我韶光数十载 更将硕果献尧天——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西北翰墨网  发布时间:2015-04-23 12:57:57

形象思维,是文艺理论史上一个基本的命题。又称艺术思维。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别林斯基。关于形象思维的内容,文艺理论史上并不统一,关于它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也有争论。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出现过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但都是学术性的。郑季翘的文章否定形象思维,把它当作“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来批判,说它是“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个认识论基础”,是“某些人进行反党、反马克思主义活动的理论武器”。学术问题一下子上升到重大的政治问题,明显体现了“文革”前夕的特殊气氛。此外,文章歪曲形象思维是“不用抽象、不要概念、不依逻辑”,也是不符合主张形象思维的观点的实际的。

人们知道,深谱诗歌创作规律的毛泽东,一向是主张用形象说话,不主张简单说理的。就在郑季翘文章发表之前,1965年7月21日给陈毅的信中,毛泽东就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听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

正因为毛泽东对形象思维有自己的看法,并主张“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所以,郑季翘的文章刚一发表,他就注意到了,并在1966年3月20日和3月30日两次对其进行评说。看来,毛泽东是明显不同意郑季翘的观点的。他说“不大好懂,没看完”,其实就是一种态度。

1978年1月,《诗刊》发表《毛泽东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加在霍松林头上的种种罪名才有了推倒的机会。此时,他已有整整十年不能动笔了!

1979年,《文艺研究》第一期发表了郑季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一文。文章不仅继续为发表于1966年《红旗》上的那篇文章辩护,而且采用无限上岗上线的一贯做法,用政治帽子压制学术研究。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文艺界刚刚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必将夭折。

当时,随着对“黑八论”的平反,全国文艺界对形象思维的大讨论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任《陕西师大学报》主编,后任陕西师大党委书记的谢振中先生走进霍松林家,力邀他为学报第4期撰写一篇关于形象思维的长文,在形象思维的大讨论中拨乱反正。当时,距师大学报第4期的发稿时间已仅剩下八天了!

那时,霍松林才刚刚获得彻底平反,各项知识分子政策尚有待落实,家中仍可说是“蜗居”。没有科研条件,他白天就全天伏在平房后院内的一张小饭桌上奋笔疾书,晚上则“焚膏油以继晷”,每天的写作时间都在十六小时以上。八天之后,一篇题为《重谈形象思维——与郑季翘同志商榷》的两万多字的长文面世了!学报编辑部立即拿去排版!这篇文章,不但旁征博引,对形象思维理论重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发,而且鞭辟入里,对“文革”以来反形象思维的种种谬论及其危害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反响极大。

全国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先生给霍松林来信说,读君作,“大有暑天饮冰之感!”记得事后有人称赞道:“霍先生就是脑子灵,笔头子快。”但是,他的家人都清楚,“十年浩劫”中,当他被造反派轮番批斗、抄家、游街时,当他被放逐到泾阳农场牧羊时,霍松林早已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为这篇文章打腹稿了。这篇文章,霍松林已在胸中整整写了十年!

“形象思维”在当代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当它处于学术争鸣的范围内时,是学术民主、思想解放的良好时期;当它溢出学术范畴,演变成敌我性质的政治斗争时,也正是学术尊严、真理良知遭受践踏的非常时期。今天反思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蒋鹏举《霍松林先生与上世纪我国形象思维理论的论争》)

如今,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已经尘埃落定,是非曲直早已有了公论。回忆当年因为学术争论而横遭迫害,霍松林先生对往事仍然了了在目,只是在平静的语气中,还隐隐透露出当年那场论争的激烈。

巨钟重铸振唐音 一代骚坛唱大风

霍松林先生幼承家学,秉性爱诗,从十五六岁就沉潜于诗词创作,大学时代从师于著名诗人汪辟疆、胡小石、陈匪石、卢冀野诸先生,并受知于于右任先生,诗名远播,饮誉骚坛。在以后的岁月中,霍松林始终没有间断诗词创作。1988年,他把陆续搜集到的旧作和抄家后的新作编为《唐音阁吟稿》,约600首,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随后,台湾百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用繁体字直行排印出版,改名为《唐音阁诗词集》。

《吟稿》共收诗6卷,词1卷,其中诗约530首,词44首;在各体诗中,五、七古近百首,五律50余首,七律100余首,五、七绝280首。

从表现内容看,举凡国计、民生、亲情、友情、个人际遇与感受,乃至山川胜迹,无不纳入作者视野,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乃是对民族历史行程和个人际遇的反映。从艺术特点看,《吟稿》诸作或激情奔涌,雄放不羁,或深沉浑厚,境高意远,或含蓄蕴藉,一往情深,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尚永亮《浩气由来塞天地 高标那许混风尘——霍松林先生学术传略》)

正如程千帆教授所说:“松林之为诗,兼备古今之体,才雄而格峻,绪密而思清”,卓有众体兼擅的大家气象。

刘君惠先生在为《唐音阁吟稿》所作的序中说:“松林游嵩山少林寺有‘巨钟重铸振唐音’之句,尤昭昭然自明本志矣。松林之标举唐音,在《吟稿》中累累申其旨趣:‘须抒虎虎英雄气,要鼓泱泱大国风’,此松林所以颂唐音也;‘论文今始窥三昧,管晏经纶稷契心’,此松林所以尊李杜也;‘翡翠兰苕虽可爱,还须碧海掣鲸人’,此松林之审美观,亦其诗境也;‘立志仍须追稷契,传薪岂必效黄陈’,此松林对诗歌发展史之卓识也。举此数端,可以概见唐音阁诗学之指归矣。”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诸如屈原、杜甫等不少伟大诗人,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诗笔记录民族的灾难、社会的变迁,代万民发心声,为时代做诗传。霍松林先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专家,他清楚了解这个道理并深有体会。因而他的创作也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这从他诗作的题目中就能看得出来。如《芦沟桥战歌》、《哀平津,哭佟赵二将军》、《闻平型关大捷》、《八百壮士颂》、《惊闻南京沦陷,日寇屠城》、《喜闻台儿庄大捷》、《惊闻花园口决堤》、《欣闻日寇投降》、《解放次日自南温泉至重庆市》、《“文革”书感》、《“文革”中潜登大雁塔》等等。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人也以他的诗作为时代的进步、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振兴而呐喊、而讴歌。而且,这些作品,一如历代杰出诗人的优秀诗篇一样,总是充盈着真实、饱满、充沛的感情。(刘锋焘《霍松林先生的学术研究》,《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32,015.63000 毫秒